- · 《石油石化物资采购》收[05/28]
- · 《石油石化物资采购》投[05/28]
- · 《石油石化物资采购》征[05/28]
- · 《石油石化物资采购》刊[05/28]
血性如斯屈撑囤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石油环境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蓦然回首,光阴如风。 继上月采访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”获奖课题组(西安石油大学油气田环境保护研究课题组)之后,我们《科学中国人》记者一行,再次踏进了这所西北地区唯一的
蓦然回首,光阴如风。
继上月采访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”获奖课题组(西安石油大学油气田环境保护研究课题组)之后,我们《科学中国人》记者一行,再次踏进了这所西北地区唯一的石油石化高等学府——西安石油大学。
早春的校园,清风徐徐,摇曳婆娑的草木吐出了春风染绿的嫩芽。行走其间的我们,欣赏到了一排排井架似地梧桐树,它们古朴绵长的排列着,仿佛诉说着油浪翻滚的石油与之水乳相融的故事……这所以石油为特色的院校,在刚刚转身的2010年里,再次获奖——中国科协授予的“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”个人终身荣誉奖,获得者是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”获奖课题组重要参与骨干之一屈撑囤教授。作为一名中青年科学家,能在短时间内同获两个重要奖项,这绝对不是用“幸运”两个字可以解读的。
追求,是生命中那串摇曳的风铃
中国有句俗语: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,科技工作者当然也一样。
作为油气田环境保护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,屈撑囤应该说是一位非常有特点、有血性的人。1964年出生于陕西兴平市的他,个子不是很高,也算不上强壮,一副踏实稳重、温文儒雅的书生样子,但骨子里却不时散发出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子味道。
1982年,他跟那个年代许多的大学生一样,在当时大学录取率很低的情况下,凭借天资聪颖和刻苦勤奋,顺利地考上了西北大学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名牌专业——化学系。从此与化学结下不解之缘,尤其是有机化学,逐渐成为他心中的最爱,为后来的教学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1986年7月,屈撑囤分配来到西安石油大学工作。
进入新环境的他,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:钻井液及其添加剂,提高采收率化学剂,破乳剂,水处理剂……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,让他刹那间明白,虽都是化学品,但各有专用;自己虽毕业于好的大学、好的专业,但涉及与石油和化工相关的自然科学领域时,仍感专业知识的不足。于是,他毅然和学生们一样,到本校的石油工程学院聆听专业老师教授系列课程。
有一次,授课老师让所有听课学生做一道题,结果,只有屈撑囤一个人做的完全正确。当老师打开记分册准备记录成绩的时候才发现,上面根本没有这位学生的姓名。当他得知,这位时而凝神聆听、时而认真执笔记录的是位编外学生时,授课老师赞赏不已。闲暇之余,屈撑囤也总是向相关老师虚心讨教,与学生们一起做实验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他对石油工业所涉及的化学品及其性能终于有了初步的认识,对化学应用于石油工业也充满了信心。
进入石油大学工作一年后,他参加了蒸汽吞吐提高稠油采油率技术研究课题,主要负责药剂改性合成与复配工作。为完成研究工作,他每天与课题组成员一起,以忘我地工作态度迎接着一轮崭新的朝阳。没料到,这一干,竟然干到了腊月28的凌晨3点,大年三十也悄然临近。
后来,他又继续披星戴月,每天都是7点进实验室,晚上11点出实验室,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,就拿出了适合现场耐高温的驱油剂配方,该配方一次性通过了油田的现场评价。紧接着,又马不停蹄与课题组成员一起,完成了稠油破乳剂合成与复配工作,研究成果应用于辽河、南阳油田的稠油破乳中,并获得国家专利。
1993年,他完成了人生中又一个转折,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,获得硕士学位。
然而,这年恰遇石油工业陷入低迷,石油价格低,油气生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,各油气田每年安排的新钻井数锐减,使他对其研究方向——钻井液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前景陷入困惑。为尽快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,他将硕士论文所做的工作进一步延伸,将研究工作的重点逐步调整到油气田环境保护领域,尤其以污水回注处理为主要方向。1995年,其成果“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”通过了陕西省科技成果鉴定,被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
从此,他正式将研究重心移向了人类壮美永恒的绿色大事业——石油工业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领域。
就这样,他以人生的追求开篇,每一个字都用勤奋和汗水浸染,用自己脚步匆匆、绚烂多姿的生命,写下了“绿色”诗篇的第一章。
信仰,是一种无法打败的坚持
经常与石油污染的穷山恶水作伴,屈撑囤的绿色环保理念,伴着一位知识分子的良心在迅速生长。
文章来源:《石油石化物资采购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shwzcg.cn/qikandaodu/2021/0506/617.html
上一篇:丝光沸石应用研究现状与前景
下一篇:基于黑龙江地缘实际的石油专业英语拔尖人才培